腹部被称为人体的“第二大脑”,中医称之为“中焦”,脾胃是中焦的重要组成部分,是气血生化之源。因此,“养腹=养命”的说法并不为过。
此外,夏季由于饮食以及阳气浮越于表,人体往往处于“外热内寒”的状态。加上夏季人体新陈代谢加快,血液循环旺盛,此时通过腹部调理改善体质,会事半功倍。
本期,南京的顾兆军主任给大家分享夏日养腹的方法。
01
人体健康的“中焦枢纽”
在中医理论中,腹部特别是脐周区域被视为人体最重要的能量中心之一。
从功能的角度看:中焦作为三焦之一,主要包括脾胃,承担着“腐熟水谷,运化精微”的重要功能。
从经络角度看:腹部是多条重要经脉的汇聚之地。被称为“阴脉之海”的任脉、足太阴脾经、足阳明胃经,以及带脉环腰一周,这些经络网络使得腹部成为调控全身气血运行的关键区域。
从现代医学来看:研究证实,腹部拥有仅次于大脑的神经系统——肠神经系统,被称为“第二大脑”。腹部集中了人体70%以上的免疫细胞,是重要的免疫器官。肠道菌群的平衡与否,直接影响着人体的营养吸收、免疫功能和代谢水平。
02
名中医的经验养腹法
顾兆军,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、主任医师,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著名针灸专家,在近四十年教学和诊疗过程中,已为几十万名患者进行诊治。
由于独特的海外临床经历,他的患者遍布世界各地,当中不乏社会各界名流和成功人士,包括美国著名外交家、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的秘书;巴布亚新几内亚总理及副总理;马来西亚内政部部长;泰国卫生部高级官员;德国著名企业家斯太博等。
针灸一直是顾兆军主任的拿手绝活,尤其擅长调理各类慢性疾患,患者群体遍及各年龄群体。
几十年的临床经验和探索,他对于治疗和养生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。下面,他就针对夏天的天时气候,给大家养护腹部脾胃和气血的一些方法:
1.独创“腹三针”疗法
顾兆军主任深耕针灸临床40余年,在传统针灸理论基础上,结合现代解剖学、神经科学等,创立了独具特色的“腹三针”疗法。
“腹三针”是指选取腹部的三个特定穴位进行针灸治疗。其组合有助调节自主神经功能,改善内脏血液循环,平衡内分泌系统。
在操作技术上,顾主任强调“轻、巧、透”三个要点:“轻“指针刺手法轻柔,减少患者不适;“巧”指根据个体差异灵活调整进针角度和深度;“透”指追求气至病所,使针感直达病灶。
▲“腹三针”尤其适合:
●因膀胱失约引起的尿失禁;
●因分娩、肥胖、脏器脱垂引起的压力性尿失禁(膀胱失约);
●因肾气不足引起的尿潴留;
●因前列腺肥大(精癃)引起的尿频夜尿增多;
●因泌尿系统手术后引起的膀胱痉挛、尿道疼痛等疾病的调治。
在临床中,顾主任经常会遇到很多排尿异常的患者,因为排尿不畅或是排尿不禁痛苦不堪。由于无法像正常人一样控制排尿时间和排尿频率,他们的生活质量大大降低。
下面两个案例就是无数案例中的代表:
案例一
患者给顾兆军主任赠送锦旗表谢意
去年一位患者因小便不能自主排出,尿路严重感染至昏迷,经当地医院icu抢救十日后苏醒,但小便始终不能排出,点滴不通,经专家多次会诊,认为只能靠安装膀胱起搏器,费用约20w作用,且因患者年纪较大,伴随基础病,手术有一定风险。
经人介绍,前来求诊顾主任,在主任的建议下出院后进行中医治疗,自今年3月7日起采用针灸结合内服中药治疗,前后共治疗1个月。
案例二
还有一位尿失禁很多年的患者,因为饱受病痛折磨,精神状态很差,情绪也跌落到冰点。顾教授见他满面愁容,结束一天的工作后又找时间与病人沟通了很久。
患者自15年子宫肌瘤术后,出现漏尿,运动后加重,顾主任以腹三针为主,配以对证穴位,双向调节膀胱括约肌。该患者共治疗了7次。
注:临床案例仅作分享,治疗效果受众多因素影响,具体因人而异。
2.摩腹
若能坚持,摩腹是调理中焦不错的一个好方法。
首先仰卧放松,双手搓热,以肚脐为中心,顺时针方向螺旋扩大按摩36圈,再逆时针方向螺旋缩小按摩36圈,最后点按中脘、天枢、关元等穴位各1分钟。
摩腹有利于增强脾胃消化、放松身心、改善睡眠,是个性价比较高的养生方法,坚持1个月看看,一定会有惊喜的。
3.食疗养腹
现在已经进入了夏天最热的时期。此时的食养不宜温补,以解暑清热、易消化为主。
1.三豆饮——祛湿佳品
【材料】赤小豆20g+黑豆20g+绿豆20g+陈皮5g
【做法】豆类提前浸泡2小时,加水煮烂,滤汁饮用。
【适宜】适合皮肤湿疹、口苦口臭、小便黄赤者,痛风患者不宜。
此前,很多人问赤小豆会不会伤阴,其实是否伤阴视乎体质和你摄入的量。没有其他不适的情况下,在三伏天这段时间一周1次是有助于清热利湿的。
2.姜枣小米粥——养胃佳品
【材料】生姜3片(带皮)、红枣3枚(去核)、小米50g。
【适宜】预防空调房寒邪入腹,养阳健脾。
3.古法醋泡仔姜——伏天开胃
【材料】新鲜仔姜100克,醋少量。
【做法】嫩姜切片盐腌2小时;米醋+冰糖(比例3:1)煮沸冷却;姜片装瓶倒入醋汁,冷藏2小时。
【适宜】餐前吃几片,增强胃酸分泌,开胃养阳散寒。
4.三伏浴
三伏至阳之时,人体阳气充沛,体表经络气血旺盛,加上当下暑热之邪最伤人。
通过药浴,作用于全身肌表、局部、患处。经吸收,循行经络血脉,内达脏腑,由表及里,可起到一定的防病治病的效果。
【药浴方】藿香20克、佩兰20克、青蒿10克、茯苓20克。
5.三伏天灸
三伏天灸敷贴腹部穴位,也是养腹的一种非常不错的懒人方法。
2025年三伏贴时间
伏前贴:7月10日—7月19日
初伏贴:7月20日—7月29日
中伏贴:7月30日—8月08日
末伏贴:8月09日—8月19日
加强贴:8月20日—8月29日
提醒:本文为医学科普,供读者参考学习,中医看病需辨证论治,如有不适症状,请及时前往医院就诊。